Information

​​​​​​​​​​​​​资讯中心

也谈“一带一路”
来源: | 作者:合约管理部 | 发布时间: 2015-12-18 | 3624 次浏览 | 分享到:

内部参考资料,禁止转载

也谈“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兴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李元森


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概念、初衷

“一带一路”大家并不陌生,最早是由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并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公开提出“复兴丝绸之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法,后又在访问中亚和印尼时提出来,逐渐完善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现在发展的自由贸易区都是围绕一带一路的提法建设的,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到中亚、中东再到欧洲这样一条带状之路;“一路”是指海上“丝绸之路”。其实,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海外贸易早就有了,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宋朝时非常发达,明朝有郑和下西洋,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大通道。今天这个概念是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提出来的。“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初衷就是消化产能过剩,提高自身外汇资产收益率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而且也考虑了战略纵深开拓问题。"一带一路"战略将是我国未来十年的重大政策红利,初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紧接着资源能源开发利用,随后全方位贸易服务往来,这将是带来多产业链、多行业的投资机会。

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取向、设置领域及发展现状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毅力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战略的取向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一是战略先行,二是建构平台机制,三是发挥多元效应,即在“一带一路”格局中,文化及其产业的发展战略要前置,一方面可以建立共识,清除战略误解,减少摩擦或冲突,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业态,也可以丰富与壮大“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与规模。文化的交流、资源的整合开发、产业的规模发展,一定要建立在平台机制的形成上,这样既可以提升有效性,又可以持续并做大做强。文化及其产业发展的多元效应,不仅仅包括短期与长远效应、战略与策略效益、资源与产业的效应、民意与认同的效应,而且最关键的是文化及其产业战略的有效架构与落地,对最大程度地发挥“一带一路”战略的长效作用,推动形成中国崛起的战略局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国家自这一战略构想提出后,有关这一战略的解读和猜想就从未停止,随着APEC会议的召开,各个层面的资本输出和企业"走出去"战略已经启动,国家对外投资审批的流程大大简化,高层领导人更甘当"推销员",涉及高铁、能源、基建等的国内企业更加快了海外投资的步伐。

1、高层引领推动

1)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出席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就双边关系和地区发展问题,多次与有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会晤,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就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广泛共识;

220139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

420148月,习近平出访蒙古国时,表示欢迎周边国家搭便车

520152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会议并讲话;

620153月,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720155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对欧亚三国的访问,首站抵达哈萨克斯坦。此次访哈可视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落实之旅,将进一步助推一带一路的建设;

8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2、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收益领域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新的国际战略框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包括以下几个个方面:

1)通路通航:包括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整机生产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交通运输是优先发展领域,以加快提升我国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并形成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

2)基础设施产业链:包含建筑业(建筑及基础设施工程),装备制造业(设备及配套类装备制造),基建材料(钢铁、建材、有色等)。这个产业链若按总体基建投入约占GDP5%估算,“一带一路”沿线对基建的需求或达到每年1.05万亿美元,而中国对外承包完成额2013年仅为0.14万亿美元,仅占其中的13%。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形成合力,未来我国建筑业和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大幅加快,海外市场广阔的产业扩张前景将逐渐打开。在“一帶一路”的战略政策支持下,对外工程承包施工企业“走出去”能形成较大的出口拉动,有效对冲国内需求端的下滑,从而带动整个“基础设施产业链”;

3)能源建设:包括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电站建设、电力设备等;

4)通商文化:商贸与文化旅游产业。从政策支持方面来看,文化旅游产业也将伴随着“一带一路”整体战略的推进而迎来新的增长空间;

5)信息产业:抓住各国经济的数字化趋势,加快我国信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互联互通”是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由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组成,还包括互联网、通讯网、物联网等通信基础设施;

6)自贸区建设:除产业迎来发展机遇外,自贸区战略也将和“一带一路”战略产生良性互动。

3、中国倡导“一带一路”的底气及发展现状

中国有高达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能力加强对外投资。如今的中国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一,具备技术优势的产业越来越多,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丰富,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中国有能力为沿线国家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并与各国共同应对风险。“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多数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日前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9000字的文件系统勾勒出一带一路路线图,标志着一带一路步入全面推进阶段。在一带一路愿景文件中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福建,现对接方案初定,泉州定位先行区年内筹建福厦高铁。我们国家在项目先行的同时,以互联互通为抓手,以金融合作为前导,激发大市场活力,共享发展新成果,主动拿出了真金白银,出资400亿美元设立的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倡导成立1000亿美金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前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申请加入,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亚投行热

当然,这些仅仅是一个开始,随着合作深入,“一带一路将有可能成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在这条经济走廊上,2014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达到1.12万亿美元,占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而未来10,这个数字将翻一番,突破2.5万亿美元。数字翻番,带来的是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广的合作领域。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些国家的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29%

4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全面开启,资本输出及项目建设逐步增加

2014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肯尼亚期间,中肯签署了关于蒙巴萨-内罗毕铁路相关合作协议,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咽喉,也是东非次区域互联互通重大项目,规划全长2700公里,预计总造价250亿美元。

近期,国家主席习进平前往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和南非访问,与津巴布韦政府签订了两国政府经济合作协定及基础设施建设,产能、投融资、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在南非的第一天就签署了26项双边协议,总价值达419亿人民币。而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又参加了中国—东盟峰会,并访问了马来西亚,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2015年,中国在海外拿到例如印尼高铁,中泰铁路,津巴布韦价值11.74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合同。从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中国资本走出去的趋势越来越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因“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承接的国外重大工程项目包括:

1)中国援建阿富汗中部迈巴公路项目;

2)德黑兰铁路车辆制造合资公司;

3)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4)阿富汗:帕尔万水利灌溉工程;

5)苏丹:非洲目前在建的最大水电项目麦罗维大坝;

6)哈萨克斯坦:中亚天然气管道;

7)斯里兰卡:建设中的南亚第一大港汉班托特港;

8)伊朗:首都德黑兰地铁;

9)孟加拉:中国内燃动车组项目牵引及网络控制系统出口孟加拉;

10)柬埔寨:中国援建62号公路修复项目;

11)缅甸:水津水电站;

12)老挝:老挝南乌江流域、南康3水电站开发协议;

13)阿联酋:中国公司石油仓储合资项目;

14)巴基斯坦:“中巴友谊路”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工程;

15)塔吉克斯坦:中亚第一隧道——“沙赫里斯坦”隧道;

16)埃塞俄比亚:埃塞吉布提铁路电气化铁路;

17)乌兹别克斯坦:合资工业园区生产乌兹别克斯坦智能手机;

18)土耳其: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铁;

19)泰国:泛亚铁路泰国段将得到改造、升级;

20)肯尼亚:“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19号泊位”及“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19号泊位”;

21)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南港码头;

22)非洲:即将出口非洲的新型火车机车。

三、“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1、“一带一路”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一带一路是当今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总体方略。 建设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战略,必将对中国国土乃至世界开发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给中国的建筑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APEC会议以及此后G20峰会召开,预计将有多个合作项目落地。其中,包括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建设项目及领导人将持续强推的“高铁出口”项目等,同时,伴随着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设立等诸多措施出台,这将更是承接项目持续发酵的重要催化剂;

2)伴随着“一带一路”具体方案的出台,国内的基建投资将继续维持在高位,部分重点省份,如西北地区的新疆、黑龙江为首的东三省、西南地区的云南、沿海的福建和广西,基建投资甚至有望增加。丝绸之路途径的国家基建水平不一,按照“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的前提下,预计一些基建欠发达地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望由中国企业承接;

3)“一带一路”战略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再加上国内18个省份的建设需求,这为中国建筑企业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作为建筑企业,应把握好当前的大好局面,共创建筑业的美好发展;  

4)中国不少基建相关行业均处于明显的产能过剩状态,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和船舶等五大产能过剩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均在80%以下。这些产能一方面需要限量减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需求的方式来解决。国内基建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途径之一,如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另一种扩大需求的方式便是扩展海外市场,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贸易出口市场,也为我国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提供了一条路径;

5)据有关报道,全球建筑产值2020年将增至12.7万亿美元,预计建筑公司2015年的海外营业额将超7800亿。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建筑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复合增速有望达7.7%,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波兰、美国将成为建筑业增长的主要阵地。中国建筑企业海外区域主打亚非拉,领域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基建业务,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6)在现阶段国内经济缓慢筑底,国内需求相对疲弱的局面下,一带一路为国内部分产业中短期内消化过剩产能和去库存提供了契机。依托于港口、公路建设公司等投资主体,通过走出去战略,投资于一路一带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运营管理收回部分的投资收益。

2、建筑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带一路”即《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给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希望。作为建筑企业,如何把握政策导向,如何推动企业发展将是每个企业面对的问题。

1)建筑企业发展海外市场必须面对很多风险。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覆盖的中亚、西亚、北非等地区宗教和民族问题关系复杂,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比较活跃。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地区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甚至伴随严重的后遗症,而且经济发展程度、社会经济体制、宗教文化习俗相去甚远。进军海外基础设施市场时,资金瓶颈也是我国建筑业的一大挑战。同时,海外工程业务的利润优势并不明显;

2一带一路的道路联通将使得交通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港口、机场)、能源管网、电信设施等行业以及建筑类的配套产业率先受益。但能够得到收益的将是走出去的国际工程承包管理企业如:中工国际、中铁、中国电建等在国外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龙头企业,而对善于在三、四线城市摸爬滚打的民营企业来说,将是不小的挑战,要拿到大蛋糕,要拿到大项目必然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下功夫,进行招募人才,组合专业管理团队,研究承包及融资方式等等,紧靠分包、挂靠的路子将是越走越窄;

3)“一带一路”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在具体执行时必将有国家信用在其后支撑,众多的外汇储备使得未来项目执行更有底气。我们要抓住时机,不要等机会过去后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很多,而后就是懊恼,再之后就是抱怨;

4)从参与亚投行国家的数量上来看,有些超出我们的预期,特别是欧洲发达国家的加入能够看出发达国家对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也有着很大兴趣,这对未来开展区域投资建设将起到到积极作用。我国建筑企业并不一定需要资金进行建设,也可通过资产运营、工程换资源等方式参与建设,这种方式也为我国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提供了一条路径;

5)作为建筑企业,应借“一带一路”契机,加快企业快速发展,在项目融资方面,要充分了解、研究融资模式—PPP模式。这也是我国政府首个提倡并参与的融资模式,容许经营法将很快出台。所谓PPP模式是为了完成某些公共设施项目,在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之间达成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通过签署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确保项目顺利完成的合同来实现,它的特点是分享投资收益,共同承担主要风险和社会责任。PPP作为一种可以使民营资本有效应用、效率高、风险较低、回报率较高的新型项目融资模式,将在国内建筑市场乃至海外基础设施投资时被越来越广泛应用;

6)作为民营建筑企业,特别是小团体企业,应改变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步伐,加强团队自身建设,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大胆提拔或外聘专业人员,减少挂靠,依托异地资源扩大企业规模。

2015.12.15

集团公告
集团新闻
工程快讯
党建园地
行业政策